有不少初次搭船旅行的客戶在出門前會這麼向我提問,雖然各家頂級郵輪業者都強調船費內已包含了服務人員的小費,乘客不需要另行打賞;但真的就都不用給了嗎?
帶我入行的溫董,在船上所傳授給我的第一堂課便是塞小費的藝術。「這是為了和餐廳的領班及櫃台經理打好關係,方便之後的配合…」他一邊示範如何將百元美鈔折成能夠用三根手指按在掌心的大小,一邊解釋這價值百元的「友誼之握」該如何進行。
「這樣,不會把他們給慣壞嗎?」當時一天出勤超過 12 小時工資都沒有一百美元的傑夫,對於僅僅握一次手什麼也不用做就能獲得一百美元的美事,感到相當地吃味。但老闆既然都說這是在船上打通關節的必要支出,因此僅管心裡總不大自在,卻一直遵從著這項不成文的舊傳統,直到近幾年才正式放棄這種金錢外交。
如果一個人只是做好分內的工作,為什麼要特別去獎勵?
給小費的行為本身屬於一種激勵性質,表示我們對某位服務人員的服務熱枕或專業感到驚豔或者窩心,因此希望透過除了言語的鼓勵之外,還能有其他更實質的「打賞」。雖然我總不吝於獎勵表現傑出的服務人員,但這些年來和餐廳領班的友誼之握,感覺卻像是在進行賄賂。於是我在一次上船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決定嘗試看看完全不去「打通關」的話會有什麼不同的差異,結果便如我所預料一般,什麼差異也沒有。
在那之後的幾次郵輪旅行,我也特別留意了船上的歐美乘客在給小費這件事上的態度,發現絕大多數一定會額外塞小費的對象,便是每日辛苦打掃房間的 Housekeeper,她們大概是船上工作內容最乏味而且工資最低的一個族群,但卻通常是每天早上第一個微笑著喊著你的名字向你道早安的人,也是那個將毛巾折成各種動物來迎接你回房的毛巾藝術家。
原本塞給餐廳領班的一張張百元美鈔,我後來便都是塞給了這些沒有什麼特權,也沒有太多機會被表揚或獎勵的基層人員。而且通常是在行程結束的最後一晚,因為我希望收到小費的服務人員能夠覺得自己被肯定,而不是一種收買。
這也是我後來針對小費這件事最常提供給客戶的建議,理論上小費似乎在事前給好像比較說得通,因為這樣才能期待獲得「更好」的服務或對待。但如此一來,眼前這人的熱情和微笑在我們的心中便有可能少了幾分真誠,那怕她是不管有沒有收到小費都同樣真心待客,花了錢的你還是會覺得這是花錢換得的效果,不然的話,這錢豈不白花了?
也許是個性使然吧,由於我自己喜歡真性情的人,因此比起塞小費來獲得服務人員的特別待遇,我更希望能遇到那種不但默默地將分內工作做好,並總試圖去多做一些的不起眼角色。
收到小費,對從事服務業的人來說,是對自己工作成果的一種實質肯定和嘉許,因此我很少勸阻客戶給小費。但也總是提醒他們避免用「收買」的心態去看待給小費這件事,更不需要過度大方,讓服務人員產生亞洲乘客出手特別大方的錯誤期待。
因此,究竟船上還需不需要給小費? 傑夫個人的看法是「不需要」。但建議還是可以隨身準備一些小面額的美鈔,當遇上讓人印象或表現特別良好的服務人員時,便可以給予「握手」鼓勵。
將服務做好,是最基本的敬業精神,更何況是以 Ultra Luxury 為素求的頂級郵輪;因此在船上不論是否有向服務生或領班塞小費,整體的服務品質都不應該打折扣。
下回搭乘費用全含式頂級郵輪,可以不用再為給小費這件事傷腦筋,因為給不給,給多少,完全看你高興。
過去一登船便四處去「收買」人心的時代,值得欣慰地,已似遙遠的陳舊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