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只要遇上有人關心為什麼我還沒結婚的問題,我便會顧左右而言他,然後設法將焦點轉移到其他話題上。加入了大叔的行列之後,雖然還不到著急的程度,但也不免好奇自己對「成家」這件事一直不夠積極的真正原因。
怕「麻煩」很可能是其中之一 (催促我成家的長輩們聽到這裡大概會想打人),而不怕「無聊」則應該是一直遲遲未投入「婚活市場」的背後主因。
但根據我自己的生活經驗,「無聊」其實也是一種進步的動力。
我從前其實也很怕無聊,早上起床睜開眼後發現一整天竟無事可幹時的心情,是夾雜著微量恐慌的空洞和茫然。人是一種很矛盾的生物,我們過度頻繁地用「沒有時間」作為藉口去合理化那些被一再推遲的人生目標和計劃;但當真的擁有可自由運用的時間時,卻又手足無措眼巴巴地看著它分秒流失。
「是因為沒有結婚嗎?」我心中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但很快便發現那只是另一個我試圖用來合理化自己生活懶散的藉口,就像是我總是用還沒遇到「適合的緣分」來合理化長時間單身的處境一樣;但說穿了,實際情況應該比較接近「不敢結婚」。好在「無聊病」比「結婚病」容易治,因此我便將全副心思投入了解決「無聊」的問題上。
無聊,是一種心理狀態,除了時間太多不知道可以幹嘛時會發作,舉凡冗長沉悶的會議、自顧自滔滔不絕的主管、每次都提當年勇的前輩、已經重播幾萬次的周星馳電影,和那個台詞都能倒背如流卻還是想再回味一遍的蠢男人…,都可以是引發「無聊」的刺激源。
若將生活中各種潛在的「無聊」刺激源細數過一遍的話,可以發現要完全消滅無聊,基本上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如何「中和」掉無聊的負面效果,甚至將其「轉化」為進步的動力,便成了我的重要目標。
首先來看看生活中最主要的無聊來源,那些不知道可以用來幹嘛的「自由時間」。如同前面所提到過的,我們其實很清楚自己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一個 Deadline 之後又接著另一個 Deadline,手邊的工作好像永遠都沒有可以 100% 完成的一天。但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下了班或放假的時候,不管自己再怎麼想要「上進」,卻總是臣服在懶散的魔鬼腳下。於是除了「無聊」之外,我們往往同時感受到「停滯」所帶來的無力感;「怎會年覆一年仍然在原地踏步?是不是該做點什麼改變才行?」你的大腦開始發送出強烈的訊號,刺激身體付諸行動,但無奈的是你對於該做些什麼這部分竟毫無頭緒,因此只好想盡辦法避免讓自己有感到「無聊」的機會;那怕是把時間浪費在已經看過數十次的周星馳電影上。
「多麼可惜啊!只因為害怕無聊便將時間隨意地浪費掉,這種看似不需任何成本的揮霍,會不會其實代價更高?」在經濟能力無虞後,我開始認真地思考自己五年、十年、十五年後最想要擁有的是什麼?而為了那個五年後更好的自己,我要如何善用時間去從事必要的「改變」和「嘗試」?例如我覺得「知識」或「技藝」是一種好美麗的東西,比起收集某種特定的事物,我更想擁有知識和技藝。因此我會把喜歡的文章或新學會的技巧記錄到雲端筆記 Evernote 裡,然後每隔一段時間便去翻閱整理,就像是收集玩具或藝品的 collector 一樣,不定時地就會去看看自己的收藏品。
或許是有了想要挑戰自己極限的欲望,因此就像是沉迷網路遊戲裡的玩家們一般,我開始無時無刻地都想要 login 去「打寶」和「練等」;唯一的差別是我選擇在真實世界裡進行修練,他們則在虛擬的畫面中尋找慰藉。 不知不覺中,「無聊」,竟成了大腦所釋放出來一種提醒我「練功」的訊號;於是每次一感到無聊時,便下意識地切換進入「練功」模式,不管是拿出手機用 Duolingo 復習西班牙語,或是打開 Kindle app 繼續讀最近新購入的原文書,或是假日時上 Codecademy 學 coding,「無聊」竟成了推動我進步的動力之一。
高度紀律加上不怕無聊,幾年下來我迅速地累積了不管去那裡都能生存的競爭力。但真要說這樣的生活型態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對身邊的人來說實在「太無聊了」!
說不定,這就是為什麼一直沒結婚的真正原因;不是我不想結,是沒人想嫁給這樣「無聊」的人。
但不考慮戀愛或婚姻的因素時,「無聊」,也可以是一種讓人進步的動力。
哇!好積極的人生態度!
少壯沒努力,只好老大才來設法補救一下…
真懷疑!有那個女生有本事跟的上你的步伐?請問你自我要求如此高,難道也要嚴厲要求另一半嗎?
還真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但應該不至於會去「嚴厲」要求另一半吧?! 聽起來好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