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和老史搭船旅行去了一趟印尼,整趟旅行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航行經過赤道時一望無際的碧海青天,便是龍目島上光著身子在海灘上嬉鬧玩耍的當地孩童。
個頭嬌小的娃兒先是用我聽不懂的土語對著已經在水裏的其他孩子叫喊,接著出奇不意地連續翻了好個筋斗一躍跳進黃澄澄的海水裏,然後模仿體操選手般擺出得意的姿勢,享受著其他同伙們朝他身上撥來的水花。 他們臉上的笑容,比龍目島上著名的 Dragon (巨大蜥蜴),要來得吸睛多了。
這些島上的孩童大概從沒看過電腦,更不會有臉書的帳號,生活中唯一的娛樂大概就是和其他家的大小孩子們一塊兒在叢林裏捉迷藏、在海邊打水仗、或是和賣紀念品的爸媽一起在小攤子上學大人們用簡單英語招攬遊客的叫賣技巧。 對這些孩子們來說,未來是件太遙遠的事,因此生活中唯一的煩惱,是今天來的遊客們太小氣,不但沒買蜥蜴木雕,連印有 Dragon 的中國製 T-shirt 都不肯帶一件回去,生意沒做成的爸媽,肯定也不會有錢買巧克力給他們吃了。
會突然想到這些島上的孩子,是因為最近對生活中的人際關係感到疲倦。 忘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公車上的人全都低著頭在傳簡訊,所認識的人不管熟或是不熟,他們週末去了那裏,和誰在一起,我也全都一清二楚,因為在不知不覺中大家都開始習慣了不管去那裏都要先打個卡,然後事後再補上一張照片,好讓"關心"或"關注"自己的人可以去按一下讚或留言。
我不是臉書疲乏,只是開始警覺到自己的生活如何被它所影響。
於是我開始減少更新臉書的頻率,也刻意取消了許多我認為沒有必要知道的狀態更新訂閱,其中有些是平常很少往來的友人,有些則是更新太頻繁且大多內容不具意義的更新,也有些是會影響我心情,看了以後反而不會舒服的內容。 在我生日那天,為了不收到罐頭祝賀簡訊,我甚至還隱藏了生日,直到生日過去以後才重新顯示。
原本應該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工具,但現在卻反而成了讓人變得疏遠的主因。反正該讓你知道的都已經公開在臉書上了,啊你是沒看見還是不關心? 怎麼所有人都知道我最近怎樣就你還在問?問就算了,還講一些悶死人的無聊蠢話,算了,省點口水,反正話不投機半句多,你那裏快活那裏找樂子去。 原本互相關心的人,對彼此可以說的話變得越來越少,臉書更新的越勤,和其他人的互動越熱烈,兩個人的距離便越遠,直到有天取消了對方的更新訂閱,甚至索性將其從朋友清單上給刪除。
同事 Q 日前對我說,她的前男友偷偷地將她給刪除了,她不明白,於是寫信問他為什麼要那麼做? 雖然沒有替那個男生解釋,但我很清楚那是什麼樣的感覺;看著喜歡的女人和自己完全不認識的陌生男人在臉書上對話,絕對不會是件讓人感到舒服的事,女人怎麼就不懂?在他受不了先刪掉 Q 之前,她就該先將他給刪了,或是調整權限,不要讓他看到太多,因為不管內容再怎麼稀鬆平常,他眼中都只會有厭惡。
曾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和龍目島上的孩子們一樣,既單純又簡單。 現代人有了Smart phone、WhatsApp、Skype、臉書…,突然之間朋友好像一下變多了?朋友清單上有200多人,這次生日一共收到100多個祝福簡訊,這則狀態更新有50幾個人按了讚,WhatsApp、Line、Viber簡訊全部合計起來今天一共有20幾個人敲了我,連搭公車都得忙著回簡訊就知道我有多受歡迎。 原本網路世代已經是 Information overflow,現在進入了臉書時代後,則是 Relationships explode,朋友的朋友可以從陌生人變成自己的談天說地的知已,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則是分享生活的最佳人選。
而在我們都還沒察覺之前,很可能身邊曾經一度最親近的那個人已經走遠,走得很遠很遠了。
也許,我也該考慮關閉臉書帳號,消失一段時間,然後看看這世界會不會因此而有什麼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