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大流行時,幾乎三天兩頭就能看見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 XXX。」的沈佳宜文體來發表各種看法和心得。(或惡搞某人)
今天,咱不談沈佳宜,而是要來聊聊每個人心中的…
… 那隻「哥吉拉」。
就昨天吧,下了公車後朝老宅徒步走去的路上,我開始在腦海裏反覆回想著這幾天來所發生的各種事件。 人過了三十歲以後似乎會變得特別多愁善感,但又不太像是二十幾歲時的那種無端憂鬱。那較像是種帶有複雜情緒的思考過程,你開始將工作或生活中所有的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事件進行歸類,和自己相關的,和自己不相關的,放著不管也無所謂的,放著不管會很難受的,可以找到辦法解決的,完全無解的…
「怎麼最近聽到的全是些讓人不開心的消息?」 在確定大部分事件都屬於自己無能力或無必要干預的類別後,我用一句簡短的慨嘆來表達我對這些事件主人公們的同情。
但此刻內心除了同情,卻也帶著幾分僥倖,覺得還好自己沒遇上這類鳥事。 接著在僥倖底下,又藏有著幾分自滿,偷偷地批判這些主人公們怎會如此愚蠢,要是主角換成自己,想必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而被這層鄙薄的自滿所包覆住的那股令人莫名揪心的感受,則是當我抬頭看見眼前那張電影海報時,才瞬間意會過來它的真實面貌。
錯不了,就是「哥吉拉」!
我並不是怪獸迷,在進入寬頻網路普及化之後,也很少進電影院看戲。吸引我在哥吉拉海報前佇足凝視的,是這頭怪獸如鋸齒般的龐大背影和幾名站在毀壞的建築物上頭,相形之下格外渺小的人類士兵。
包藏在思緒最裏層的那股揪心感受,是對危機所產生的恐懼。 因為不確定自己究竟能否消滅比自己強大數千倍的哥吉拉,因此除非怪獸已經出現在眼前,否則寧可選擇逃跑也不願與它一戰。
在那一刻,我猶豫了。 我聽了身邊的親友講述他們的人生如何被叫作「疾病」、「職場」、「事業」、「債務」、「婚姻」… 的怪獸給踐踏成殘垣敗壁,故事裏的每一頭哥吉拉似乎都擁有無法被打倒的可怕力量。 如果我的生活也突然吹響哥吉拉來襲的警報,我會像鼓勵旁人「堅持和正義終將獲勝」般地勸說自己挺身迎戰?還是膽小地拔腿就跑?
對於每個人的心中是否都有個沈佳宜,我並不是特別在意。 但無庸置疑的,是每個人的心中肯定有哥吉拉,而且很有可能還不只一隻。
海報上的哥吉拉背影,意外地喚醒了深埋在我心底那些無法面對,或根本不願意去面對的恐懼。
雖然只有幾秒鐘的時間,但我像是著魔般地被眼前這頭醜陋的怪獸給完全吸引住;想看清楚它的真實樣貌,想看它如何摧毀掉人們視為安穩和理所當然的一切事物。
「也許,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救贖或奇蹟;而是和此刻的我一樣,得先看見哥吉拉。」
眼前的這頭怪獸,是我一直刻意迴避的許多問題。 而之所以會如此地被撼動,是因為畫面裏的哥吉拉正在破壞的,並不是我的世界;而是那些我所關心的親友們的人生。
然後在那一瞬間,我看見了它真正的樣貌;至少那是我心中那隻哥吉拉的真面目。
潛伏在我心中那頭怪獸的名字,叫「失敗」。 因為害怕失敗,因此假設自己已經盡了全力,所以勸慰自己即使平庸也不是一種錯誤。 只要不給自己任何失敗的機會,就不需要去面對這頭叫作失敗的怪獸。
於是,我猶豫了。 也許那些正在與哥吉拉對抗的人們,並不特別悲慘;至少他們仍有戰鬥和獲勝的機會。 真正需要擔心的,說不定是尚不需要正面迎戰哥吉拉的自己;當有天我的世界也面臨被徹底摧毀的重大危機時,我會有足夠的勇氣一戰嗎?
我知道這聽起來也許很瘋狂,但我真的考慮進戲院去看 Godzilla 3D。
嗄啊~~~吼~嗚~~ (哥吉拉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