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山共和國(Montenegro)的科托(Kotor)老城裏,商業周刊的執行長王文靜放下手中的iPad2,笑著對我說,「Jeff,你從現在開始到三十五歲以前剩下來的這幾年對你來說非常地重要,這二、三年的時間將會決定你接下十到十五年所能夠做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不要隨便浪費了任何的機會和可能性,更不要只是安於現狀,要無畏地接受不同的挑戰,並且張開雙臂主動地去擁抱改變。」
她的話,成了一劑觸媒,讓我決定在完全離開雜技團之後,開始嘗試以旅遊為題來進行寫作,可能的話,甚至不排除將這當作未來生活的重心,並從中去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成為一個專職的旅遊作家,是我從沒考慮過的選項,而且也不曉得究竟能夠持續多久,說不定在存款告罄,彈盡糧絕了以後,我又得靠給人打工或伴遊來糊口;但我很確定的是,這將是一件我會很享受從事的工作,此外如果有幸也能做得好的話,那怕就是做一輩子都不會感到厭煩。
當孩子們還小時,如果他告訴他的父母或師長有一天他要當總統、大明星、大老闆、醫生、老師、飛行員、芭蕾舞者、太空人、科學家、畫家…等等各種不同的志向時,我們這些已經成年了的大人們會笑著告訴他們只要好好努力,將來一定有機會可以實現他們的計畫;但其實心裏卻不抱持有任何期待。因為根據大人們自己本身的成長經驗,絕大多數的人即使經過努力,也不見得能夠成為年幼時他們所幻想著要成為的角色。 長大的過程,是一連串的否定,發現原來當總統需要有超過幾百萬人的支持,飛行員不能有近視,國語數學考不及格要怎麼當老師,個頭只有170公分所以沒可能打NBA,音感不好所以當不了鋼琴家…,於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便一點一點地向現實妥協,唸大學選科系時先考慮的是將來就業是否容易,條件好的人在選工作時考慮的是薪水高低,條件差的則只求能有份糊口的活兒可以一直地幹下去。 夢想,成了大人們心中最昂貴的事物,因為只有極少數人在長大以後仍有實現夢想的勇氣和機會,所以我們不自覺地便會被那些提供夢想的人事物給吸引、著迷;但不管自己再怎麼心動,卻仍無法輕易地去嘗試不同的人生,因為阻擋在眼前的,是面難以跨越、衝破的高牆,牆上寫著:「平凡如你,又何苦為了無法達到的目標而放棄現有的安穩人生?」
但我想問的是,Why Not? 為什麼要等到65歲退休以後才開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果我現在已經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那又為什麼不放手去試它一試? 為什麼要接受自己一定辦不到的想法?
中文有句古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因為放棄了雜技團安穩的收入,我想我永遠不會有想要嘗試成為旅遊作家的念頭。 我同時也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自小培養的高度危機意識,讓我從一出社會工作便養成積極儲蓄與投資的習慣,因此現在才能像這樣即使幾年都沒有固定收入來源仍能不匱乏地活著。
飄著細雨的科托老鎮,王文靜的一番話,累積了六年時間的伴遊生涯,以及許多曾經給予過我鼓勵的人們,深植在我心中那株渴望著改變的種子終於發了芽。 而這一回,我要無畏地去嘗試人生不同的可能性,然後在所有人質疑的時候,抬頭挺胸地回他們說…
Why Not?
哇!「專職旅遊作家」,酷!
謝謝來訪寒舍。以後應該會常來這吸收旅遊新知。
妳的文字有自己的特色,讀起來也舒服。我是老早已經放棄什麼「專職旅遊作家」,現在寫文章純粹是當休閒娛樂,旅遊新知什麼的恐怕是沒什麼機會在這兒出現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