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八月,我難得地有了重溫一般陸上行旅的機會;搭船旅遊習慣了,偶爾像這樣用傳統的拉車方式在歐洲大陸上四處奔走,倒也別具風味。雖然旅途的序幕發生了一些令人困擾的插曲,但所幸應變處理得宜,危機過後,一天比一天漸入佳境。這趟與周副秘第四度一同出訪歐洲的任務,也順利地劃下圓滿的句點。 像是我們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裡欣賞的音樂會一樣,旅行的回憶便猶如耳畔律動的樂曲,餘音嫋嫋,久留不褪。
扣掉搭飛機不算,這次10天的旅行,我們共開了超過2,000公里的路程,一路從美茵河、陶伯河、史普雷河、易北河、伊薩河…南北曲折地開到了歐洲第二長的河流,全長2872公里,發源自德國南部黑森林的多瑙河。 藍色多瑙河,水卻不是藍色的?這回,沒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心中納悶,是他們不感興趣?還是早已有了定見,老早擬妥了一套說法,因此無需提問…
我搔了搔頭,心想「高知識份子大概對這類問題不感興趣。」於是從跟著我征戰多年的黑色手提袋裡取出史特勞斯的CD,曲身順勢將它擺在司機座位旁的音響凹槽上,看著CD被吸進扁平的黑色裂縫裡。Track 1 所播放的,便是藍色多瑙河這首著名的華爾茲舞曲。
科學家說,水,沒有顏色。所以多瑙河的藍,該要是蒼天顏色的倒影。 我們眼前的多瑙河,不是藍,而是灰溜溜的黃和綠,它的顏色,諷刺地,是崇拜、喜愛著這條河流的人們所留下的污染。數百年前,也許多瑙河真的便是詩一般的藍顏色,可惜到了今天,它卻再也映不出天的顏色了。 Blue Danube 此刻的心情,想必比起號稱憂鬱王子的我來,還要更加地 Blue。
法蘭克福、符茲堡、萊比錫、波茨坦、柏林、史普雷森林、德勒斯登、拜魯伊特、羅騰堡、新天鵝堡、慕尼黑、莎茲堡、德恩斯坦、維也納,我們一路從德國走到奧地利。法蘭克福的羅馬廣場和舊市政廳,符茲堡那座上頭有著壯觀雕像,令人聯想起布拉格的老美茵橋(Alte Mainbrucke),萊比錫有24個月台的中央火車站,波茨坦的忘憂宮花園和紅衣女孩,柏林國會的玻璃圓頂和圍牆上當時東西德總理的兄弟之吻畫像,史普雷森林裡撐篙的女船長和悠遊航行在林間河道的平底船,德勒斯登三一教堂上的神像和底下鬧哄哄的一個個白色帳篷,拜魯伊特的節慶宮和德國香腸午餐,羅騰堡市集廣場上突兀的大巴士和按摩浴缸裡的橡皮鴨,新天鵝堡旁的密道小徑和湖光山色,慕尼黑市政廳底下的酒窖餐廳和街頭藝人,莎茲堡山頂的白色古堡和莫札特熊布偶,瓦濠河谷滿山的葡萄田和德恩斯坦的城堡飯店高檔午餐,維也納飄香180年的沙河蛋糕和金色大廳裡的莫札特音樂會…
每一個走過的城市,都能獨立出來撰寫一篇旅行的故事,但由於馬上又要收拾行囊出門遠行,只好暫時擱下這些回憶,留待日後再慢慢地來逐一整理。
再那之前,只好先分享旅行時所匆忙補捉到的畫面與影像,希望不用太久,便能改掉賴散的壞毛病,提起勁來好好地記錄這些寶貴的旅行經驗。
【德國、奧地利行旅影像集】